周围神经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0年潜心研发李校堃院士揭秘生长因子 [复制链接]

1#

李校堃,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率先开发成功多种促组织损伤与再生修复新药,为我国重组基因药物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1.我的梦想,是在温州把中国的“生长因子”研究做到全世界最好,并一直保持领先。

2.人一旦有了激情和梦想,就不会觉得累。

3.我们很多新的发现,是在路边摊撸串时“聊出来”的。

“你看,这是我曾经差点毁容的脸,现在是不是已经看不出异样了?”

11月26日,在温州医科大学校园里,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摘下眼镜,指着鼻子旁、嘴边,还有左眼下面的区域,让记者好好瞧一瞧有什么不一样。

记者走了过去,看到的是一张素净的脸庞,并没有明显的疤痕。李校堃重新戴上眼镜,告诉记者一个秘密——这张脸当时没有毁容,多亏了“生长因子”喷雾剂。

讲起他与“生长因子”的故事,这位“从未喝过洋墨水”的科学家,眼神充满光彩,侃侃而谈。

近30年来,李校堃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细胞生长因子”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开发为临床药物的国家。

以身试药开启揭秘之旅

记者:“生长因子”是什么?您能用最简洁又形象的语言,给大家科普一下吗?它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怎样的作用?

李校堃:你可以这样去想象一下:壁虎的尾巴断了,为什么能再长出来?这是因为有一种因子能促进它再生长。其实,在人体内也有一种神奇的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它能治疗溃疡和加速损伤组织再生,让损伤的皮肤得以较完美修复。我们把这种因子做成药物,用于重大灾害性创伤、国防战伤等的救治。

最早是美国科学家发现了“生长因子”的存在,但我和团队成员坚持不懈研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新药的国家,比日本早4年,比美国早6年。并且,我们还发现了“生长因子”有利于治疗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溃疡、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去年,我们又有了一项重大发现,论文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国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